WAYS OF SEEING

埃里克·约翰逊:为“真实”保留一片暧昧地带

埃里克·约翰逊 (Erik Johansson),瑞典摄影与视觉艺术家。对埃里克而言,摄影就是一场由快门引发的捕捉创意的旅程

香港:锐化之力,观我之镜

艺术圈的迁移路线犹如候鸟, 人总是因循着四季、风向和事件的变化,由南向北、由北向南地重复跑动,孜孜不倦地收集或排遣

尹秀珍:大的诱惑

中国艺术家到了某个成熟阶段后,天生的某种隐藏基因就会醒来:对“大”的渴望


安塞姆·雷尔:城市岛屿,人间烟火

德国当代艺术家安塞姆·雷尔(Anselm Reyle)1970年出生于德国蒂宾根,后于柏林生活并创作。学生时期的他即卓尔不群,不驯服的个性与态度贯穿了他的思考与创作

“ Figures du fou ”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

艺术圈的迁移路线犹如候鸟, 人总是因循着四季、风向和事件的变化,由南向北、由北向南地重复跑动,孜孜不倦地收集或排遣

Surréalisme 惊情100年:纪念一场艺术变革和集体冒险

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


周阳明:灵魂的注意力

周阳明在画廊空间的首次个展「我看了真相」,让我们得以一窥他的凝神专注的“精神殿堂”,看见在抽象绘画世界中,经由他的独特艺术语言所通往的“真相”。

金允哲:水是潮湿的火焰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曾写道:“水是潮湿的火焰“。金允哲(Yunchul Kim)认为每个人都是粒子

空山基:敢言500年

掀开南志阁艺术中心的幕布,12米高的机械姬矗立于上海花木时光里的户外广场,金属躯壳倒映着陆家嘴的霓虹 —— 这尊曾点燃Dior秀场的图腾,此刻成为空山基“光・透明・反射”大展的宣言碑。


CLUES

当代摄影散记:当人成为“我”

一百多年前,里尔克以一首《沉重时刻》悄然击中了现代人心灵之中最隐幽深沉的弱点。所谓沉重时刻,就是我们意识到这个如影随形般附着在自己身上的“无缘无故”的时刻

当代摄影散记:通过摄影获得自由

这些景象让人突然之间换了个视角,从一个极为宏大的立场俯瞰那沉湎于日常生活之中的自己

女性导演的黑马时代

在今年十一月和十二月,我们看到更多女性导演的优秀电影以黑马姿态涌入银幕中,以各种主题与形式引起了舆论的热议与社会广泛地探讨


另辟前卫,当代摄影的艺术路径

1839年,摄影诞生,但直到1970年代,摄影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步入博物馆的典藏,并以自身的美学影响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

NEW FLUX

刘毅:边缘情绪切片

水墨于刘毅,不是缓释的抒情。她最初的意图,除了自身的传统水墨的 “童子功”,还看中它的“快”

唯陽:艺海拾“珠”,雅宋沉香

“雅宋沉香”作为一抹缩影,可以窥见的是东方传统美学对年轻一代艺术家潜移默化的影响

共代谢:后工业的前卫实践

在生物学中,“共代谢”是指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当有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这些物质的同时降解特定的有机化合物的一类代谢方式


OBJECT CONNECTE

书单公开|哪本书启发了艺术家?

哪本书启发了艺术家?没有哪位创作者是孤岛。拉开艺术家工作室的帷幕,重视一个常被忽略的细节:案头的书

陆扬:独生独死,极简极繁

奇异、科幻、日漫动画、佛教哲学……要去形容陆扬的作品实属不易,自2015年以来,陆扬通过扫描自身面部形象及各种表情,以3D动画和视频装置的作品描绘了一种新形式的数字世界

陈彧君 | 如河流般生长

艺术家陈彧君在创作中尤为关注探索个人与故乡之间的情感关联,以及自然与人造空间的关系。



ART TOUR

探展 上海| 龙美术馆“秦一峰”个展

带你走进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正在呈现的艺术家秦一峰同名个展“秦一峰”

探展 上海 | 东一美术馆“提香·花神” & “最后的贵族”

18世纪是西方历史上的关键时期,这也是被理性之光照亮的启蒙时代

探展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安奈特·梅莎吉Annette Messager个展“杂念”

邀您走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期呈现的法国重要艺术家安奈特·梅莎吉的中国首次大型个展


POINT TALK

刘聪:我喜欢直面,赤裸的语言状态

刘聪挺喜欢别人给出画如其人的评价,即便他在创作中有意回避讲故事的方式,也将主观性控制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拼凑的共同基础 — 杰夫·奥本海默的金属铸造艺术

我故意在展览空间中省略语言元素,以避免破坏雕塑与展览环境之间的联系。我不认同“总体艺术”的概念,因为我希望观众意识到他们正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秦一峰:接口

人类如何在艺术中面对死亡恐惧的历史,足够书写出几大本艺术史。但谈论死亡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SPACE HACKING

自然而然:没顶美术馆的野生与杂合

2018年,由艺术家徐震创办的没顶公司在岛上开辟了一座没顶公园,于是,一片野草丛生的地方多了几件徐震的大型雕塑。

非线性的未来:星美术馆的幕后与台前

在星美术馆,艺术家及其作品不再依循线性的编排,也不再被主题定义,于是获得了自成时间和丰碑的自由。

新问世的声音艺术博物馆:在艺术中发现声音的存在性

41度的北京,从已经在东四环外的798艺术区驱车前往东六环边上的声音艺术博物馆。


PREVIEW

影像上海|记忆的迷宫,重塑城市想象景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塑造人类活动,又同时被人类活动所塑造。城市快速更新,景象也在不断流变

艺术地图第三弹!春夏艺游进行中

这个春夏,发现身边的艺术。点击地图上的坐标,让第三期“艺术地图”化身你的艺术侦察兵,让看展成为这个季节最浪漫的出行计划

侬好!一张邂逅艺术上海的地图,谁还没收藏?

绘制一张【上海艺术季漫游地图】,为你指引了一条穿梭于城市艺术脉络的绝佳路径。话不多说,阿拉,看展去………


WHY ART

画照片不是问题,自恋都无法原创才是问题!

现成的图像如预制菜一般,被艺术家进行简单统一色调后“加热”装盘,这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人人都是艺术家,除了职业艺术家之外。

为什么高更与梵高同居62天后,此生不复相见?

如果世界对艺术家存在误解,往往是这两种形象:一种是脆弱的“疯子”,缺乏圆融入世的成熟;另一种是清高的“隐士”,不断寻找避世的乌托邦。